时间:2024/1/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是山西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大量鸟类筑巢为家,繁衍生息。在志愿者和当地村民的合力保护下,鸟类种群在不断地扩大。

此前,中国林科院在山西沁源的保护区外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记者跟随当地志愿者幸运地看到了林间精灵们的神秘影踪。

05:22

悬崖旁守护的志愿者山水为家保护林间精灵

晨曦初露,群山还沐浴在雨后的林岚游雾之中,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令静谧的山林平添了几分活跃的生气。这是志愿者郑曙林最喜欢的时光,在沁源县的林野中,每一眼看到的鸟儿都可能是国家二级甚至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观鸟和护鸟,成为郑曙林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好和义务工作。

眼前的悬崖上,几个小黑点在郑曙林的长焦镜头中被熟练地拉近,三只体态优美、羽色黑白鲜明的大鸟跃然于镜头之中。它们是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据郑曙林介绍,这是三只黑鹳幼鸟,正守在巢中等待父母亲回家喂食。

记者:他为什么在舞动啊?

志愿者郑曙林:它知道它父母亲要回来了,很快就回来,马上,回来了,回来了,它在喂食,它在正常地喂食。

记者:喂什么呀?

志愿者郑曙林:喂鱼,他在吐。

为了能近距离观察而又不惊扰它们,郑曙林经常爬到悬崖对面的山腰上,山陡林密,爬山过程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而郑曙林,从今年春天黑鹳开始孵化育雏开始,已经爬了几十次。黑鹳家庭的生活状况记录在他的镜头中,也牵挂在他的心里。

志愿者郑曙林:今年的雏鸟已经长到三个多月,需要的食量比较大,所以说是他这个大的黑鹳要出去觅食,一次需要三到四个小时,所以和村民们说了一下,他们村民们都志愿的买一些鱼,过来给投放一点,补给一下,这样黑鹳就不至于因为食量的不足影响生长。

据了解,黑鹳夫妇在悬崖上筑巢育雏,已经有连续十几年的时间,每一对黑鹳和它们的幼雏,都会在志愿者和村民们的保护下,安然完成它们的血脉传承事业。

在沁源县保护区外,志愿者对于黑鹳的保护并不是特例。跟着郑曙林的脚步,在另外一处山崖下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雕鸮的踪迹。令人惊奇的是,这处山崖距离村民的生活区更近,就在公路边上。

志愿者郑曙林:就在这个悬崖上,它主要是在这边觅食,它的窝就在对面,每年到孵化期的时候就要到这边来觅食,对面地里边去找一些鼠呀兔呀,这个雕鸮它每年要孵化出来以后,它要把幼崽带到这个地方然后再给找一些吃的,把它抚养大。

沿着河流分支居住的,还有一窝鸳鸯。它们的家,就在水边的一簇灌木丛中。

志愿者郑曙林:这条河就是我们沁河的一条主要的支流,叫紫红河,你看这个水非常的清澈,它就是一个养鸟的地方,这个河里边的鸳鸯、黑鹳、冠鱼狗等等,非常的多。

鸳鸯羽毛绚丽,引人注目,巢穴位置毫无探寻攀爬难度。在沁源县境内,这样的鸟儿遍野皆是。

山西省沁源县景凤乡乡长燕旭飞:这里离路也不是很远,这边山也不是很高,这些鸟类的隐蔽性,其实并不强,但是这里老百姓从来不去打扰他们,因为我们从小也就教育孩子,不要去掏鸟蛋,不要去伤害鸟类,所以在我这里人和鸟类可以和谐共处,很好地生活在一起。

在沁源县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和一个省级保护区,在保护区外,由志愿者和村民共同守护着故乡的绿水青山和飞禽走兽,他们保护意识与生俱来,自然而为。

山西省沁源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徐靖:我们沁源县除了有护林员之外,我们还有护鸟员,我们还有观鸟协会,还有观鸟志愿者。他们都自觉积极去守护着我们沁源县这个良好生态,守护着我们的丰富的鸟类资源。沁源县的鸟类分布和活动近年来随着我们沁源县爱鸟、护鸟人士的增多,这个鸟类和我们人和谐相处,也越来越亲近了。

在沁源县志愿者的自发巡护和村民们的全民保护下,沁源县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调查中首次使用无线传输远程观测系统

中国林科院此次在山西沁源的保护区外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除了传统的安装红外相机,人工观察记录以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型的无线传输观测系统,首次在野生动物调查中测试运用。

02:07

在观测视频中,一个苍鹭种群在林间的全天候活动情况,被实时传输回设置在村委会的机房大屏幕上。较之传统的野生动物监测设备红外相机,需要将相机收集回来才能查看数据的局限性,显然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无线观测设备安装工程师应义礼:我们有三个观测点,大概距离它是50~米左右,那么这3个点上一共装了5个可调节伸缩的带云台的一个摄像头,然后我们是需要把这些数据实时能够传输,第一我们要把数据要传回村委会的一个机房,同时数据我们还要常规机房存储以后,我们同时推到外面的服务器上,能够让他能够实时播放。

观测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前端和后端,看完后端的监测视频演示,记者再次跟着科研人员到了前端的观测站。观测站并没有安装在苍鹭的栖息林地,而是装在距离观测目标约米的对面山地中,设备外观进行了野外伪装,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林科院副研究员刘芳:最上面的那个银色的是避雷针,然后右边的这个白盒子就是网络传输的组件,它用于无线传输,把这些视频实时传回。

据科研人员介绍,比起传统的红外相机,和有线观测设备,这套系统有实时观测、实时回传演示、信号覆盖面广、耗电量低等优点。不但能够满足在大屏幕前观赏野生动物的生态体验的需求,同时为观测动物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便利。

无线观测设备安装工程师应义礼:在这个基础上,因为这是我们第一个试点,这个非常成功,因此后面我们会扩大测试的面积。

(总台央视记者李刚)

(编辑陈卓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yuanzx.com/qyji/127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