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映山乡 沁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1 作为山西省15个省级试点县之一,沁源县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围绕“”工作思路,“八有”建设标准,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体系,打通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和体育健身服务“五大平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县委、县委宣传部着力突出乡村是主阵地,群众是主体的原则,创造性开展“十个一”工程,全县建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个实践站、2万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县各乡镇、村不断焕发活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声有色,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山城灿烂绽放。 那么,农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何搞?如何才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贴近人心?中峪乡南峪村结合实际进行了有力地探索、积极地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 在中峪乡南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理论宣讲、科学普及、邻里互助、公益便民、生态环保、清洁家园、关爱老人……一桩桩、一件件,绘成了一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南峪画卷”。 今年以来,南峪村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工作有机结合,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系列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践行新思想、打造新阵地、实现新作为”具有南峪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子,使文明实践这个“大舞台”,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成为乡村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连心桥”,“南峪实践”成为了沁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乡村扎根、成长、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一部村史 南峪地处太岳山东麓中段。青峰山脚,三面环山,密林南方、西方。森林面积占区域面积50%。以松树为主,间以柏树。丘梁路旁,杨、槐遍野。一派土肥水润、山绿景象。一条源于上庄河流擦村而过,形成“倒流水”之势,孕育了不屈耿直的南峪人。 南峪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斌说,南峪村人自古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大义耿直、团结一致、不甘落后,有志之士从戎报国,有智之人从商下海,有力之民从农耕作,百年沧桑,小村里演绎了不少团结奋斗的故事。 说话间,吴文斌把记者领到村口,只见红褐相间,飞檐走兽,仿古似古,门头正上方“南峪村”三个字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历史沿革,两旁涵盖了东西南北的对联,讲述了南峪村的地理位置及美好愿景。门楼内,“家国天下”四个字赫然醒目。 一个村子,将“家国天下”四个字刻在了门楼上。吴文斌这样说,“这是咱全村人的智慧,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国一体,家是小小国,村也是小小国。也是希望只要从咱这门楼走出去的人,都能担当起一片天!” 南峪村的家国情怀,在每一个南峪人的血液里和行动中。 “早些年就盼着建门楼、修村志,但是没有资金来源,是可望而不可及,无法启动。年正月支村两委下了决心,携同村原老领导商议,组建捐款领导组,决定两件事一起办,发动群众,靠群众集资,印发了捐款倡仪书,在清明节那天举行了捐款仪式。看吧!远在外地工作的来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多年迁移出去居住的来了、嫁出去的闺女也来了……”谈起当时修建门楼筹措资金的场景,老支书吴涛不禁红了眼眶,是感动,也是欣慰!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村总动员,你看我,我看你,不比吃穿,比捐款;不比吃亏,比奉献。 “那场面令人感动,也更加地鼓舞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兴村,曾多人捐助,建村门、修村志,广东、福建、云南、甘肃、北京、重庆、太原、榆次、长治等诸多在外人士亲临或汇资,本地的更不用说,亲临造势,村风独具。看见热闹,其实是种力量互动,全村人众志成城,紧要关头,对我村人是种考验,也是扬我世风的检阅。”吴文斌说,当时共收到多人的捐款共计24万元,意想不到却也是预料之中。 修村门花去19万元,5万元用于写村志,款项不足没有难倒南峪人。当时,村委班子召开会议决定:“自己事自己办,南峪的村志南峪人自己编。” 然而编撰村志又谈何容易,村内既无档案室,又缺乏文字资料,当事人也已太多辞世,有很多珍贵史料已失传散失。吴文斌介绍说,“编撰人员为确保村志质量,发动村民,广泛征集、调查采访,对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员想方设法,通过其家人、朋友、亲属取得联系。大家又北上定湖、西去宝丰,内查外调、精心打捞,搜集片纸单张、零散物件和照片,确保了每个人、每件事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历经万难,年3月《南峪村志》终于面世!” “《南峪村志》采用章、节、目三级篇目结构,全书共分二十章,涵盖了全村的地理、建置、家族、文化、民俗、信仰等,融入了村里传承、世风、村风、性格、秉性等。我们本着不请人、不找人的原则,历时两年多,完成了村志的编写,这本村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南峪人精诚团结的结果,能参与编撰村志我很高兴,也很自豪。”70岁的村志副主编、退休教师吴激波说道。 “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其心可鉴,其情可嘉,其精神与志共存。”这是对村志编纂人的肯定,也是对以编纂村志人为代表的南峪人的肯定。历任领导闻之感慨,读之欣慰,纷纷以序贺之。 “村志的编修,填补了南峪村有史以来的空白,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件无价之宝,从中可见南峪村人爱村念乡之心,怀旧望新之情,实属可敬可贺。”中峪乡党委书记李红江在序中写道。 “最妙的是:村门牌楼,中峪乡唯一。多人捐款24万元,爱故乡、爱集体一呼百应,村风独具。”原中峪乡党委书记、现水利局长阴永明写道。 “南峪村崇尚并重视文化,这就是基层兴文的现实体现。透过村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人世沧桑,感知村庄的变迁历史,感悟生活启示,更可以从一个村庄的发展轨迹中看到我们国家向前跨越的矫健步伐,听到一个时代前进的厚重足音,同时,还可以凝聚和激发南峪村民们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情怀,团结一致,奋力争先。”副县长李建萍写道。 “人心齐泰山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昌瑞题字。 ……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贵河在致贺《南峪村志》编纂出版中写到:“《南峪村志》的编纂完成,是南峪村民之喜,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此书是一本‘乡愁’史、‘奋斗’史、‘追梦’史,到处渗透着浓浓的家乡情怀,读起来倍感亲切、温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村志就是南峪村人的精神家园,从中能够感受到村史的变迁、生命的延续和故土的情怀,也能感受到南峪村人的勤劳品质、拼搏精神,支村“两委”带领群众敢想敢干,发展乡村产业,改善村容村貌,繁荣乡村文化,特别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修建门楼,编幕村志,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民风淳朴、村风正气,家庭邻里和睦相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场活动 “此次举办表彰大会,目的是传承我村世代优良家风,进一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搞扎实,让广大村民从身边人学起,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各个方面,共同建设新农村。”6月13日,在南峪村以“孝老敬亲传美德、文明实践树新风”为主题的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评选表彰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斌说道。 二十四孝的墙绘在入村口、文明乡风的宣传画在交叉口、孝文化广场在农民家门口;孝敬楷模、清雅庭院、耕读传家等事迹凝聚起真善美力量;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南峪的独特魅力……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成以来,南峪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幸福的晚年。”此次被表彰为“孝敬楷模”的牛丽琴告诉记者,养父牛天顺一年前不幸脑梗,导致全身瘫痪。为更好的照顾父亲,她几乎一天的时间都在照顾父亲,小到喝水、洗漱,大到如厕、擦洗身体等,细致入微,受到邻里好评。“丽琴在全村是有口碑的,公认的孝顺,把老人家里收拾的精精巴巴的,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南峪村工作队长李能一评价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被表彰为“清雅庭院”的李月萍家里,满眼绿色,三层二楼被她收拾的整整齐齐。“只有小家干净了,全村的环境卫生才能好,作为家户,也应该为爱国卫生运动出一份力!就像院子里的竹子,不能没了气节,家就要有家的样子,村也要有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是一个家、一个村的精神面貌,必须得搞好!” “德艺双馨”吴晋元,干了30余年乡村医生,既是一名乡医,也是一名乡贤,平时看病救人,村活动时又主动担当起出谋划策的乡贤工作,疫情期间,主动担当作为,筑起村内防线。“有多大热,发多大光,兢兢业业,回报父老乡亲!” “耕读传家”李晋明,为供孩子上学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缝纫机当课桌,供出两个大学生,将子女培养成才。 “帮扶能手”吴国峰,带领8-9名村民寻找机遇、脱贫增收,帮助村民鼓了钱袋子,丰富了新生活。 …… 在南峪村,一个个闪光瞬间,正串联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气象。在“有名榜样”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争做“无名英雄”“平民好人”。 与此同时,南峪村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本地好人的“领头雁”作用,以“好人”为主体,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路子,引领群众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打出了“好人”特色牌。同时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辐射力,从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发,衔接好能人大户与贫困户之间的帮带关系,凝聚精神,提振精神,激发动力,改变贫困户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 不仅如此,几百年来,南峪民间文艺叫响方圆,乡里文艺竟演不夺第一不甘心。龙灯、狮子、扛装、社火,每年点“黄河”南峪独一无二。在文艺活动期间,曾多次代表中峪乡(公社)参加县里竞演。年获全县第一名,1年,四条龙、六只狮子,扣装、社火县城竞相,获得一等奖。近几年,春节办晚会、闹十五等,每家每户出节目……人人参与文艺已是世代传统。 “文艺活动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种,通过活动,村里凝聚力增强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也激发出来了,现在村里闲话少了,大家聚一起更多的是说发展、谈项目、比文化、比人才、比家风!”吴文斌乐呵呵地说。 伴随着群众的广泛参与,一个个根植于民间、彰显时代精神、默默散发光辉的道德榜样被陆续推到了公众视野,一个个南峪好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事迹,为我们竖起了一面面“道德”旗帜,也凝聚成一股股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在南峪山乡传递。 为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简单的“无趣”说教变为群众爱听爱看的“有声”生活,中峪乡创新学习方式,制作了“习总书记对你说”“十九大精神解读”“学党章党规”“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历史人文”“花园中峪”等《有声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