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山坳里的落后村,到产业兴旺的幸福村

好日子“火”起来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1月17日,在紫红村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

官滩乡紫红村是沁源县唯一的省级贫困村,距县城48公里,曾堪称最难啃的“硬骨头”,年,该村整村脱贫实现了美丽蝶变,如今过去3年多,记者再次回访紫红村,感受紫红村的发展变化。

旧貌换新颜,改变的不止生活环境

一天忙碌过后,宁静就成为这里的主色调。傍晚,在灯光照耀下,或相邻的几户人家一起坐于庭院前的小广场闲谈,或一家子在电视机前收看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喜欢,他们还乐于将生活的变化分享给你。

“我的房子有平方米,电视、冰箱应有尽有……”谈起现在的生活,王宝红乐得合不拢嘴。作为全村第一个搬进新村的居民,现在的生活让他有极大的满足感。

3年前,王宝红把家搬到移民新村。那是年12月初,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65.9亩、五种户型,水、电、路、暖、网、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的移民新村建成。当一家人搬进新家时,王宝红说,当时家里人跑上跑下,将新家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别提有多高兴。

在旧村时,群众普遍面临住房差、吃水难、出行难的问题。“要让移民人心安定,首先就得把这些难题解决好。”村党支部书记兼第一书记杨谋说。

大力改善民生、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成了紫红村下一个目标。在上级支持和相关单位帮扶下,紫红村统筹使用各类资金,一一解决这些难题,做到了居住条件接近城市生活水平,公共服务便利完善,政策兜底暖人心窝。

亲历村庄的巨变后,一种情绪曾在村民心中滋生:“住进了新房,告别了过去的日子,我们能做什么呢?”

搞活小产业,发展方式二次构建

与众多山区乡村一样,有着92户人口的紫红村,虽然搬进了新村,但“剩”在家里的以老弱妇孺为主,仍然以种地为生。近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地还是那片地,发展的方式却逐渐改变。

“西葫芦,斤。”村民胡宝军大声吆喝着,随后拿起笔在账单上记下数量。

一边是负责人忙着记录当天的收获,另一边是搬运工把大棚里采摘下来的蔬菜装车发往县城的超市、菜市场,这就是紫红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子里的红火场面。

杨谋说,像蔬菜这样的产业,全村还有四、五项。

要想让老百姓稳得住,能致富,稳定的产业如活水之源。在县、乡两级和扶贫单位的帮助下,紫红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壮大集体产业。利用扶贫整合资金建成三座蔬菜种植大棚;注册成立“紫红村光伏扶贫电站有限公司”,目前电站已实现并网发电,收益16万余元;新建能繁母牛养殖基地,投资24万元,购买能繁母牛15头……

发展产业不单是埋头生产,更要懂营销,会推广。驻村工作队还应用当前最有效的销售模式,帮助紫红村积极发展电商产业,注册成立了万紫千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淘宝平台上架土鸡蛋、小米等30余种产品。

“我们公司运行短短8个月时间销售额已达到9万余元,收益全部用于村公益事业……”扶贫工作队队长郭帅和队员张江兴奋地说。

做好人文章,实现自身循环发展

走访中,紫红村的前景在杨谋和村民的叙述中缓缓展开。村党支部为全村的发展搭建好了平台,产业的布局、资源的盘活、服务的优化、政策的整合,这一切都让紫红村有了发展的潜力。但让村庄保持自身循环发展能力的关键,根本还在于村民的内生动力,而这也是村党支部近年来做得最多的工作。

为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村里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设置村内清洁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将光伏电站收益以公益岗位工资的形式为在村务工贫困户发放,仅此一项,村内44户贫困户每年户均收益元以上。村里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光伏发电、民俗等产业的不断兴起,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更让大家干事创业谋发展的的心“活”了起来。

党员带头谋求发展,卫秀清便是其中一个。年,他大干了一场,流转了50亩土地用来种植艾草。“与种粮比,它收益高,一亩艾草顶三亩麦;与果树比,它见效快,当年就能卖钱。”卫秀清说。

朝气蓬勃的村民,致富能力的提升,也让村党支部有了新的规划。

紫红村山清水秀,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为紫红旧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我们计划以沁源围困战‘紫红战役’红色文化为载体,探索发展文旅产业。”说话间,杨谋已经带着记者一行来到了旧村。目之所及,旅游区综合接待中心已经建成。

为了让村民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年紫红村与黄土坡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在旧村大力发展体验式农业,探索赏苍鹭、搞垂钓、住农家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今年,紫红村正在寻找合适的康养旅游运营团队,加快推进旧村旅游开发。

从现有的资源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紫红村始终注重激荡村民的澎湃活力,自信自强的村民,就在家园里创造奇迹。

来源丨长治日报

编辑丨赵雪岗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yuanzx.com/qyrk/13036.html
------分隔线----------------------------